前輪一般是170-180千帕,后輪是200-220千帕。一般摩托維修店的電動充氣機會固定在氣壓3公斤左右,充氣充到氣流聲音消失就代表輪胎與充氣機氣壓一樣(空氣就不流動)。摩托車的輪胎是后輪載重大,用手感覺是充氣后用力按壓,略微能壓下一點點就差不多了。拓展資料:
不同車型的國產小車、私家用車、面包車,他們的車身重量、底盤高度等車輛因素不同。出廠標準胎壓就不一樣。下圖為各品牌型號車型的常用胎壓值,供大家參考。各品牌型號車型常用胎壓參考值
胎壓過低,剎車距離會相應變短,還有就是轉彎時抓地力會更好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,低壓會使車更加耗油。還有行駛過程中,胎壓過低會讓脆弱的輪胎側壁不斷地壓縮再還原,容易讓輪胎產生疲勞,加速升溫,定溫度時有可能弓|起爆胎。胎壓,嚴格意義上指的是。輪胎內部空氣壓強。駕駛側車門后端有一張印有標準胎壓志標,此為輪胎冷卻時的壓力,即停車至少三小時或行駛不超過1.6km時。輪胎冷卻時,所測胎壓最為準確。參考資料:
胎壓_百度百科
摩托車輪胎的氣壓它和車型,排量沒有絕對的關系,它只和輪胎的級別有關系,不同級別的輪胎會有不同的氣壓要求,通常情況下摩托車輪胎,前輪氣壓應該保持在2.0bar,后輪胎氣壓應該保持在2.5bar,因為汽車的四個輪胎平均氣壓都在2.2bar,所以這個參考值還是比較準確的。每條輪胎都有它的最大氣壓限值,如果氣壓超過這個規定值就會有爆胎的危險,而輪胎的氣壓過低輪胎就會提前損壞,所以輪胎的氣壓一定要結合,輪胎級別的最大氣壓值進行調整,通常情況下摩托車輪胎的氣壓最大值都是280kpa,而這個氣壓值約等于2.8bar。不過隨著輪胎層數的不同,花紋不同這個數值會有變化,所以前后輪胎保持2.2—2.5bar的氣壓還是比較合理的。輪胎的氣壓是需要用,專用氣壓表進行測量的,而不是通過目測或者其它方式進行判斷的,因為其它方式的準確性不高,而氣壓表就可以很直觀的,準確的顯示出輪胎的氣壓,所以測量輪胎氣壓時一定要使用專用的氣壓表。以上介紹只是輪胎的一個標準氣壓值,平時的使用中輪胎的氣壓還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,會有所差異,一般情況下夏天會適當的降低輪胎氣壓以起到預防爆胎的作用,而冬天就可以適當的調高一點氣壓。但不管怎么調它的數值應都該保持在2.2—2.5bar。
雅馬哈福禧踏板摩托車,前輪胎氣壓打到200千帕(2.0公斤),后輪胎氣壓200-220千帕(2.0-2.2公斤)即可。
普通汽車輪胎標準氣壓最好是:冬季前輪為2.5kg,后輪為2.7kg;夏季前輪為2.3kg,后輪為2.5kg。這樣既可保證安全的駕駛和舒適性,也能使油耗降到最小。根據國際GBT2978-2008標準的規定和要求:
標準型輪胎:2.4-2.5bar
增強型輪胎:2.8-2.9bar
最高氣壓:不應大于3.5bar
擴展資料
輪胎的標準氣壓在駕駛員這邊的門上或門邊上都有標注(另外這個標準值還可以在油箱蓋上和說明書上找到)。要注意的是氣壓有不同的表示標準單位,一般有3~4種。就像表示重量有用公斤的也有用市斤的一樣,氣壓表上也有3~4種標示單位,如kg/cm2、bar、PSI和kpa,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這樣的:1bar=1.02kg/cm2=102kpa=14.5PSI。百業汽配網建議,對此車主不用管怎么去算,只要看氣壓表上指針指在哪個位置,這個位置是用什么單位來標示,然后看車輛對應的氣壓單位標準值是多少就可以。看看測量值和標準值之間有多少差異,如過高就放掉一些氣,如低了就要補氣,直到輪胎氣壓和標準氣壓吻合。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輪胎氣壓表百度百科-胎壓
摩托車輪胎胎壓前輪壓力170千帕,后輪200-220千帕。氣壓是輪胎的命門,過高和過低都會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。氣壓過低會使胎體變形增大,胎側容易出現裂口,同時產生屈撓運動,導致過度發熱,促使橡膠老化,簾布層疲勞,簾線折斷,還會使輪胎接地面積增大,加速胎肩磨損。氣壓過高,會使輪胎簾線受到過度的伸張變形,胎體彈性下降,使汽車在行駛中受到的負荷增大,如遇沖擊會產生內裂和爆破,同時氣壓過高還會加速胎冠磨損,并使耐軋性能下降。擴展資料
胎壓是摩托車載荷能力的標志。摩托車載荷大小取決于輪胎氣壓的高低。根據輪胎的載荷指數與胎壓及輪胎載荷容量的關系,輪胎氣壓越高,載荷能力越大;氣壓越小,載荷能力越小。例如,載荷指數為80的輪胎,當氣壓為0.15兆帕時,載荷容量為300千克,而當氣壓為0.25兆帕時,載荷容量變為450千克。由此可見輪胎氣壓對摩托車載荷能力的影響是相當大的。摩托車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駛時,必須克服來自地面的滾動阻力和來自空氣的阻力,而輪胎氣壓對滾動阻力系數影響很大。當氣壓降低時滾動阻力系數迅速增加,這是因為胎壓降低時,滾動的輪胎變形大,遲滯損失增加。因此,適當的輪胎胎壓是摩托車具有良好動力性的保證。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胎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