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胎的出廠日期也可以在輪胎側面上找到,一般在側面靠近輪轂的地方,能找到四位數字,后兩位表示生產的年份,前兩位表示再該年第幾周生產出來的。另外也可以從公里數來判斷,輪胎跑到6萬公里也建議換一下胎。總之,出廠5年或跑滿6萬公里兩個條件,不管哪個條件先到就得換胎。
綜合考慮,私家車的換胎時間還有一個指標就是扎了多少個洞。假如扎過3個以上,其實也可以換了,特別是側壁受傷的輪胎。
輪胎的磨損程度關系到一個關鍵,剎車距離!所以一般在花紋吃掉一半時大家就開始換輪胎。
若按行駛里程來算的話,美國去年曾有一份測試報告顯示,較常見的四季輪胎行駛里程一般都在11.3萬公里以上,如果稍差一點的輪胎也可以跑個10萬公里左右,如果為確保安全性,那其實跑個8萬公里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
除了磨損之外,輪胎被尖銳物品扎破也是影響它壽命的主要原因,如果補胎方法得當,一兩次補胎其實不是很影響行車,但是如果補胎次數多余三次就要注意了,因為無論補胎補得再緊密,總會和原來的材質之間產生間隙,這樣在高速、高溫行車的情況下,輪胎內的溫度升高后也依然發生泄氣、爆胎的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