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5 月 28 日夜間,比亞迪在西安正式發布第五代 DM 插混技術,新技術發布即上車。

王朝網發布全新中型插混轎車,秦L DM-i。9.98 萬元起,共提供 5 款車型版本,其中:

  • 秦L DM-i 80km 領先型:9.98 萬
  • 秦L DM-i 80km 超越型:10.98 萬
  • 秦L DM-i 120km 領先型:11.98 萬
  • 秦L DM-i 120km 超越型:12.98 萬
  • 秦L DM-i 120km 卓越型:13.98 萬

秦L 首發搭載的第五代 DM 技術,實現了 3 大突破性技術特點:

  1. 平臺發動機最高熱效率達到 46.06%
  2. 百公里虧電油耗僅為 2.9L(NEDC)
  3. 滿油滿電單車綜合續航超 2100km

不到 10 萬元,秦L 的出現,將插混車型的油耗拉低至 3L 以內。

新家族語言設計,凌厲運動

秦L 整車尺寸為 4830*1900*1495mm(長*寬*高),軸距達到了 2790mm,在尺寸及空間表現上,秦L 是一臺標準的 B 級轎車。

秦L DM-i

秦L DM-i 的整車外觀采用了比亞迪最新家族式語言設計,遵從「新國潮龍顏美學」設計理念,全新龍須逐日大燈及點陣式鍍鉻大嘴式進氣格柵組成了「龍吟前臉」。龍須逐日大燈形態細窄銳利,與向車身側面延伸的「龍須」線條呼應、融合,營造了前臉更運動、凌厲的運動造型感。

走至車身側面,秦L 的車尾沿用了秦 PLUS 的溜背造型。從前臉延伸至車側的腰線幾乎貫穿至車尾部分,車門下方有處特別的內凹、上折線條設計,搭配犀利的腰線,車側線條修長銳利,靜中藏動。低趴的溜背姿態,也幫助秦L 實現了更低的風阻表現(*秦L DM-i 整車風阻系數約為 0.26)。

車尾部分,秦L DM-i 采用貫穿式的「流光瑞結尾燈」設計,以傳統中國結為設計靈感,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感自成一體,雅致與鋒芒共生,醒目且極具辨識度。而在后保險杠下方,比亞迪設計團隊為其裝載了更大面積的熏黑處理的擴散器,進一步增強秦L 的運動感。

秦L DM-i 車尾燈組細節部分

進入車內,秦L 的座艙從中國山水畫中汲取設計靈感,以「山水畫境」為美學理念設計。主駕儀表采用了內嵌式液晶屏,中控則為 12.8 英寸的自適應旋轉懸浮 Pad 大屏(頂配為15.6英寸),大屏下方中控臺的空調出風口,也巧妙地與黑色裝飾板形成一體,整體座艙風格簡約、淡雅。

與宋L 近似設計的換擋把手

DM 的研發歷程,是一部中國自主品牌的向上史

談起秦L DM-i,永遠無法繞開的標簽是:2.9L/100km、2100km。

搭載比亞迪第五代 DM 插混技術,秦L DM-i 能夠做到虧電油耗 2.9L/100km(NEDC 工況)+綜合續航 2100 公里。

追溯前四代 DM 技術的研發,從抗擊到崛起,油耗降低的同時,我們也見證了國產自主品牌的向上歷程。

2001 年,比亞迪開始著手研究新能源汽車路線和技術。做電池出身的背景下,比亞迪最初也將目標投向了純電。但在當時的國內,就連燃油車也并未普及,新能源汽車更是白紙一張,動力電池無法支持遠程續航需求,直接做純電并不現實,比亞迪認為可油可電滿足用戶出行,將會是新的突破口。

然而,彼時混動市場的主流路線,是以日系品牌為主導的 HEV(油電混合動力)技術,以油為主電為輔驅動汽車。

在高聳的 HEV 專利壁壘面前,想要繼續創新顯然并不可能。留給比亞迪的路,似乎只剩下了一條 —— PHEV 插電混合動力技術,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的形式驅動汽車。

2008 年,比亞迪正式發布 F3DM,這也是全球早期量產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。最終,這款領先時代的產物,僅賣出了約 3000 多臺。

F3DM

在 2012 年的北京車展上,比亞迪發布了搭載第二代 DM 混動技術的首款車型秦 DM,采用全新的運動外觀,車尾帶有「5.9s」的零百加速時間標志,以性能為差異點,拉開了「542」戰略時代序幕。

以性能為差異點阻擊合資產品,比亞迪的插混車型開始嶄露頭角。2014 年,比亞迪插混產品的銷量首次突破 1 萬輛;2015 年全年,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 6.2 萬輛,實現同比增長 234.7%,其中插電式混動車型表現強勁,約占總銷量的 86%。

新事物發展并非一帆風順,2018 年后,中國品牌的插混產品銷量發生了「三連降」,也是這 3 年的時間,比亞迪的插混產品年銷量從 14 萬輛下滑至不足 7 萬輛。

對比同級燃油產品售價高昂,虧電油耗表現不佳,是壓在插混產品身上的「兩座大山」。

2021 年,比亞迪推出第四代 DM 技術,基于雙電機的串并聯架構,將平臺發動機最高熱效率提升至 43.03%,EHS 電混系統的電機最高效率優化至 97.5%,并搭載了全新插混專用刀片電池。

在第四代 DM 技術加持下,比亞迪將插混車型的百公里虧電能耗優化至 3.8L/100km,綜合續航超 1200km,首搭車型秦 PLUS DM-i 迅速激活了比亞迪插混產品的銷量表現。

2020-2023 年,比亞迪插混車型的銷量從 4.8 萬輛暴增至 143.8 萬輛,在國內市場平均每賣出 2 輛插混,其中就有一輛比亞迪。

與此同時,插混市場生態也正迎來劇變。同期 3 年,國內插電混動市場銷量增長超過 10 倍,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插混市場的占比更是來到了 70%。

雙車同堂

截至今年 4 月,國內插混產品的滲透率超過了 17%,插混市場生態扭轉的大背景下,國內新能源滲透率也在迎頭向上,在 5 月的第 3 周,新能源汽車上險滲透率超過了 50%,燃油車開始成為「少數派」。

去年 2 月,比亞迪正式上市秦 PLUS DM-i 冠軍版,定價 9.98-14.58 萬元,DM-i 混動車型首次進入 10 萬內的價格區間。

秦 PLUS DM-i 冠軍版

「油電同價」洶涌而來,在插混產品崛起的另一面,是合資品牌難以回避的份額下滑。

2022 年 12 月,豐田卡羅拉開始從 A 級家轎市場銷量前三跌落。次年 2 月,比亞迪秦 PLUS DM-i 冠軍版則發布首月就殺入前三。以銷量數據作為對比,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:近一年卡羅拉的銷量數據約為 17.33 萬輛,而在過去的 2023 年,秦 PLUS 系列全年總銷量超過 45 萬輛,國產品牌打破了 A 級家轎市場前三甲被合資壟斷的時代。

今年 2 月,比亞迪推出全新秦 PLUS DM-i 榮耀版,定價7.98 萬元起。憑借「電比油低」的定價優勢,秦 PLUS DM-i 的交付潛力進一步釋放。交付首月,秦 PLUS DM-i 的月銷量超過 2 萬輛,而主要合資對手豐田卡羅拉、日產軒逸、大眾朗逸的月銷量分別約為 2700 臺、1.9 萬臺以及 1.4 萬輛。

秦 PLUS DM-i 榮耀版

隨著比亞迪漢成為國內 B+C 級轎車市場的中堅力量, 秦L DM-i 填補了王朝網在秦 PLUS 與漢之間的產品空白,與 7.98 萬的秦 PLUS一起,對 8-15 萬元的中型轎車市場形成了更緊密的「合圍」姿態。

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:1-5 月,傳統合資 A 級轎車軒逸、朗逸、卡羅拉、雷凌、速騰、寶來 6 款車型的總銷量約為 4.48 萬輛,同比減少約 16%。國內合資 B 級轎車亦開始失守 20 萬元的價格線, 5 月,傳統合資 B 級轎車的核心產品雅閣、天籟、邁騰、凱美瑞的成交均價達到 15.7 萬、14.4 萬、17.9 萬以及 16.7 萬元。

「價格戰」深化的行業大背景下,首搭第五代 DM 插混技術的秦 L DM-i 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突圍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