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4年,當有人提起“智能汽車”,你一定會覺得那是個新鮮的詞匯和“唬人”的營銷。而成立之初,就喊話要做“智能汽車”的造車新勢力,甚至會被人看做“傻子”。
今天的故事,也由“智”開始。
在當時的采訪中,思穎告訴我們她最愛的功能是小鵬的自動泊車功能,而小鵬的全方位智能化感受,是遠超她所有體驗過的汽車的。而當時她最期待的功能,就是小鵬汽車的高階輔助駕駛功能。

當時間來到2021年的3月15號晚上,三年時間已過。我在夜已深的辦公室帶著降噪耳機,聽著音樂想著回憶。整個朋友圈是3·15晚會的熱鬧,我卻在看萬物生長的美妙。
采訪回當年小鵬“一路向北”的參與者之一,他說當年做這種“傻事”,需要“勇氣”,需要在那個智能汽車還未被規模認可的年代做“突破”的勇氣。
-
3年,從小鵬汽車1.0,到首款智能純電SUV小鵬G3,再到超長續航智能轎跑小鵬P7,還有即將發布的緊湊型轎跑——小鵬一直在變。
-
3年,從200+KM續航的1.0,到365KM,到460、520KM的G3,再到670KM甚至706KM的P7——小鵬的產品力和續航都在向上改變。
-
3年,從ACC,到LCC,到ALC;從車內一鍵自動泊車,到鑰匙泊車;從XPILOT2.0到2.5,到現在的XPILOT3.0和小鵬NGP……越來越聰明的小鵬,會OTA,在成長。
小鵬成立第一個三年時,用更“簡單”的方式一路向北。在第二個三年卻以“智能”加持驅向北京。而我們本以為的“傻事”——堅持智能,正在用成長和變化改變行業、改變現狀。
新的Flag,和不變的“堅持”
這是什么概念?
眾所周知,我國的交通路況復雜。這不僅體現在道路的設計、不同的道路使用者的規則性上,車輛駕駛員的技術水平和法規意識等也參差不齊。
高速路上的堵車、事故、加塞等情況下的計算機處理,視覺+雷達的感知、算法、及車輛反應,都是對自動駕駛、輔助駕駛車輛極大的挑戰。所以我們說,在中國實現高階輔助駕駛,真的很困難,真正的自動駕駛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昨天,我們編輯部聊起小鵬NPG出征的“傻事”,卻有了這樣的評價總結:小鵬的NGP出征活動明顯是大家“喜聞樂見”的,甚至應該“出圈”,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。
——最有趣的是,在汽車這個賽道里,在先行者或者熟悉行業者的頭腦里,“智能”已不再是傻事。
-
更低的每百公里人工接管率
-
更高的自動變道超車成功率
-
更高的高速換匝道成功率
-
更高的隧道使用成功率等。
除此之外,受邀參加的媒體、車主等,將感受到小鵬已經布局好的充電網絡。
這是又一場為期八天的“一路向北”之旅,卻和三年前有了徹底的不同:
不同的路線,不同的車型,不同的規模,不同的人數,不同的階段,甚至是不同的“駕駛方式”,還有全新的“智能”加持。
然而,這場活動又在深處與過去異曲同工:
“傻事”不傻,就此出發
就在我們發出稿件之前的今天上午(2021年3月19日),小鵬汽車的NGP車隊已經正式出發,他們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廣東汕頭。
雖然社長沒有在現場見證發車儀式,但這場充滿象征意義、又滿載實際測試意義的征途依然值得關注。更有趣的是,3月20號,特斯拉CEO馬斯克將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。不知道這位來自美國的隔壁老鐵,會不會也偷偷關注小鵬?
但從我們作為汽車媒體吃瓜之余還是要從更深的角度來講,中國汽車市場是時候需要一輛“更懂中國的智能汽車”了。
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遠征挑戰里,小鵬汽車將使用量產的NGP功能,路線也會選擇普通用戶、常規導航會選擇的高速道路。
自今年1月26日小鵬NGP(公測版)正式向用戶開放以來,累計用戶行駛里程已經在25天內突破百萬公里。這一次3000公里的里程,其實是小鵬NGP中“微不足道”的體量。
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,在“變”和“不變”中的小鵬,在發展中的小鵬,已經越來越值得我們期待,小鵬的自動駕駛,也在向“更懂中國”的方向進發。
當年那個覺得第一款車型1.0不夠好,怕對不起消費者而沒有進行市售的小鵬,依舊走著自己“傻傻”的老路。其實,“傻事”不傻,付出總有回報。
堅持、并進取,或許將成為“智能”最好的屠龍刀,而“智能”,終將成為賽道勝出者的護城河。
那么,就此出發吧小P*,8天之后,我們在北京見。